七君子之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君子之獄是指1936年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史良、李公朴、王造時、沙千里等社會名流遭國民黨逮捕的事件。這七君子後來雖然被國民黨釋放,但部分卻在新中國被打成右派,甚至在文革中死於獄內。
目录 |
[编辑] 背景
九一八事件發生後,國民黨當時並沒有極力抵抗,隨後中國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國運動的浪潮。1936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由全國50多個來自全中國的團體代表出席,會中發表宣言,呼籲停止內戰、釋放政治犯、建立統一對抗日本侵略的政權。當時選舉了馬相伯、宋慶齡、何香凝、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史良、王造時、李公朴、沙千里、陶行知等人擔任執行委員。
[编辑] 七君子事件
當年7月15日,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陶行知聯名發表《團結禦侮的基本條件與最低要求》呼應中共停止內戰、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剿共。而11月12日救國會舉行了孫中山的記念活動,擔任主席團成員的史良也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聯俄容共、扶助農工。救國會多次同情中共的舉動惹惱了當時急於清共的國民黨,也得罪了上海的日軍。當時日本駐滬總領事若杉即命令領事約見國民黨上海市政府祕書長俞鴻鈞,要求逮捕救國會成員。
11月23日上午,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史良、李公朴、王造時、沙千里等7位救國會的領導人陸續在住宅被補,由於7人都具有專業的社會地位,因此被稱為「七君子事件」。
[编辑] 多方營救
1937年國民黨正式起訴七君子,並另外通緝在美國講學的陶行知等7人,隨後也在蘇州開庭偵訊七君子。當時宋慶齡、何香凝、胡愈之還發起「救國入獄」運動,宋慶齡甚至到蘇州監獄要求與七君子一起坐牢。
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後,國民黨正式對日宣戰,無暇再應付宋慶齡等人的抗爭壓力,七君子才於7月31日被保釋出獄。
[编辑] 事後發展
雖然中國共產黨、民主人士當時極力奔走、營救因為同情中共而入獄的七君子,但這七人在中共建立新中國之後,大多沒有獲得比較好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