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الجماهي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إشتراكية العظمى}- 大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群眾國 |
|||||
|
|||||
国歌:نشيد وطني ليبي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首都 | 的黎波里 | ||||
最大城市 | 的黎波里 | ||||
面积
|
|||||
时区 | UTC +3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阿拉伯语 |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国家领导人: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利比亚第纳尔 (دينار ليبي) | ||||
GDP | $67,244,000,000美元(列第67位) | ||||
人均GDP | $11,630 美元(列第58位) | ||||
国家资料 | |||||
国际域名缩写 | .ly | ||||
国际电话区号 | +218 | ||||
大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群眾國,簡稱利比亞,是北非的一个国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查德、尼日、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除沿海地區及南部山區外,利國大部分均為沙漠。利比亞戰略位置重要,並為產石油國,曾使它成為歐洲各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因該國政府與恐怖份子曾有聯繫,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國家排斥,目前聯合國對其制裁已經解除。
目录 |
[编辑] 历史大事紀
- 公元前2世纪成为古罗马领土。
- 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
- 16世纪中叶起属于鄂圖曼帝国。19世紀時利比亞地區由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兩個省份組成。
- 1911年至1912年爆發意土戰爭,意大利以戰機襲擊,壓倒性戰勝鄂圖曼帝國,從此利比亞淪為意大利殖民地。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英国、法国占领。
- 1951年,獲得英國及法國同意,在聯合國安排之下宣告独立,由伊德里斯國王領導,稱利比亚联合王国(實行联邦制)。
- 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
- 1969年9月1日,格達費/卡扎菲上校領導的革命指揮委員會發動政變,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國王被驅逐,定名“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根據《的黎波里憲章》,與埃及、蘇丹結成革命同盟。
- 1977年3月2日改名为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群眾國。
- 1986年又改名为大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群眾國。
- 1988年12月21日發生洛克比空難,利比亞政府被指包庇涉案行兇者,1991年聯合國在英國﹑美國為首的國際壓力下對利比亞實施包括空中封鎖﹑武力禁運﹑經濟和外交制裁等一系列制裁。
- 1999年利比亞同意移交兩名疑兇給聯合國受審。
- 2003年9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3票贊成、2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透過第1506號決議,決定解除聯合國因1988年洛克比空難和1989年法國聯航空難事件而對利比亞實施的長達11年的制裁。
- 2004年6月28日利比亞恢復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
- 2006年5月15日美國宣布將與利比亞全面復交,除擬在的黎波里設立美國大使館,並在四十五日內把利比亞由支持恐怖主義名單內剔除。
[编辑] 地理
在北非中部。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00余公里。陆邻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
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
[编辑] 行政区划
1998年,利比亚全国划分成26个人民省。
2002年增至28个人民省及两个地区。
[编辑] 政治
[编辑] 人口
人口583万(2003年)。其中男女比例为1.05:1。
95%以上人口信奉伊斯兰教。
牧民、半牧民占农业人口的50%以上。
[编辑] 经济
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开采与输出国之一。石油是经济支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
天然气开采和液化天然气厂规模很大。
[编辑] 农业
牧民、半牧民占农业人口的50%以上,牲畜以羊、牛、骆驼、驴、马为主。
[编辑] 对外贸易
国内粮食不能自给,进口粮食、石油工业装备、交通工具、电器等。
[编辑] 文化
利比亞為一個嚴格奉行回教的國家,所以該國以回教文化為主。
日期 | 節日名稱 |
---|---|
3月2日 | 人民權力日 |
6月11日 | 外國軍隊撤走日 |
9月1日 | 革命紀念日 |
[编辑] 教育
[编辑] 旅遊
- 的黎波里
- 塞卜拉泰(Sabrata)古城
[编辑] 其他
非洲 | |||||||||||||||||||
---|---|---|---|---|---|---|---|---|---|---|---|---|---|---|---|---|---|---|---|
|
|||||||||||||||||||
世界地理索引 | 美洲 | 亞洲 | 南极洲 | 歐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 |
世界政区 – 非洲 – 北非 |
阿尔及利亚 | 埃及 | 利比亚 | 苏丹 | 突尼西亞 | 西撒哈拉 | 摩洛哥 |
|
|
---|---|
伊拉克 | 伊朗 | 科威特 | 沙特阿拉伯 | 委內瑞拉 | 阿尔及利亚 | -{zh-cn:阿拉伯联合酋长国;zh-tw:阿拉伯聯合大公國;zh-hk: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卡塔尔 | 利比亚 | 奈及利亞 | -{zh-tw:印尼;zh-cn:印度尼西亚}- |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 | |
阿尔及利亚 • 巴林 • 科摩罗 • 吉布提 • 埃及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利比亚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阿曼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索马里 • 苏丹 • 叙利亚 • 突尼西亞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 | |
---|---|
阿富汗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及利亚 | 阿塞拜疆 | 巴林 | -{zh-cn:孟加拉国;zh-tw:孟加拉}- | 贝宁 | 布吉納法索 | 文莱 | 喀麦隆 | 乍得 | 科摩罗 | 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埃及 | 加蓬 | 冈比亚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黎巴嫩 | 利比亚 | 马尔代夫 | 马来西亚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尼日尔 | 奈及利亞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拉利昂 | 索马里 | 苏丹 | 蘇利南 | 叙利亚 | 塔吉克斯坦 | 土耳其 | -{zh-cn:突尼斯;zh-tw:突尼西亞}- | 多哥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乌兹别克斯坦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
观察员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中非共和國 | 俄罗斯 | 泰国 | |
穆斯林组织和团体观察成员: 摩洛国家解放阵线(MNLF) |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 |
国际组织观察员: 经济合作组织(ECO) | 非洲统一组织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不结盟运动 | 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