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科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医科大学是北京一所以医科为主的高等院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上,在2000年5月4日与北京大学合并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编辑] 历史沿革
北医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力量开办的第一所国立医学院校。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的历史渊源则可以上溯到1903年-1907年之间曾经存在过的京师大学堂医学实业馆。1912年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首批学生72人,到1917年首批毕业学生共22人。
1923年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率安国军攻入北京,进京后行伍出身的张作霖插手高等教育,把当时北京所有高等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北医更名为京师大学校医科;1928年国民党的北伐大军兵临城下,张作霖离开北京,之后一些高校复校,包括北医在內未復校的高校成为北平大学的一部分,北医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各高校纷纷西迁南迁,北平大学整体撤离到了古都西安并在那里和北洋大学等华北名校一起组成了西北联合大学。与此同时,偽政權成立偽“北京大学”,这所受到日伪政权控制 的高校也设立了医学院,就設在北平大学医学院原址,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之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和国立武汉大学四所高校设立医学院。1945年改组的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实际上接管了“伪北京大学医学院”的校舍资源和学生,和新召集的一些专家组建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而原北平大学医学院的师生则留在西安,建立了西安医科大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当时的北京大学医学院云集了很多学界泰斗,势力异常雄厚。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
1958年,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中央医院)并入北医,成为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
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
2000年4月3日,与北京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编辑] 概况
北京大学医学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是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医学高等教育机构,共有8所附属医院、20个教学医院和6个二级教学单位。目前北医拥有20个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设有有9个专业,4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职员工近万人,目前在世的两院院士10人。 教学单位:
附属医院: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 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教学医院:
-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 北京医院 (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 北京铁路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心医院
-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
- 北京地坛医院
- 民航总医院
-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 北京矿务局总医院
- 北京仁和医院
- 解放军306医院
- 解放军302医院
[编辑] 历任校长
- 汤尔和
- 葛成勋
- 汤尔和
- 周颂声
- 洪式闾
- 张黼卿
- 孙柳溪
- 徐诵明
- 吴祥风
- 鲍鉴清
- 马文昭
- 沈寯琪
- 胡传揆
- 阎登山
- 薛伟民
- 胡传揆
- 马旭
- 曲绵域
- 王德炳
- 韩启德
北京学院路八大学院 |
---|
北京地质学院 | 北京钢铁学院 | 北京航空学院 | 北京石油学院 北京林学院 | 北京医学院 | 中国矿业学院 | 北京农业机械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