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撫使是中國古代官名,為由中央派遣處理地方事務的官員。
最早在隋代有安撫大使之名,至唐初安撫使為臨時派往各道處理事務的大臣,但中唐以後不設。宋代為中央集權,廢除地方上的節度史、觀察使,僅設知州直屬中央,但知州所轄範圍較小,不能處理較大區域事務,所以必要時由中央派遣中央官員為安撫使來管理較大區域,如宋真宗時曾以王欽若(時為翰林學士)為四川安撫使,北宋時許多沿邊地區多設置此官以防邊。至南宋初,因軍興幾乎各地遍設,權力也較大,設在邊區的又稱作經略安撫使,如兼任者原本在中央二品官以上,另稱為安撫大使。至元代,安撫使成為路的行政長官。明清時,安撫使是土司中安撫司的長官,僅設制於西南邊區。
- 參考資料:黃木驥《歷代職官表》,台北:樂天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