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民主同盟(China Democratic League) ,简称“民盟”,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3月,民盟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当时参加的党派有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故有三党三派之称。1944年9月10日改现名。现有成员15.7万,成员多为社会的精英阶层。
目录 |
[编辑] 发展历史
「民盟」前身“民主政团同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皖南事变发生不久,国民政府又对民主党派采取高压政策,促使当时的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与其他无党派人士结合,建立政党联盟,其機關報《光明報》於同年9月在香港出版,由梁漱溟主持。
1946年初,在包括民盟、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38个席位中,民盟独占9位,超过当时任何一个党派的席位,加上与其他党派的联合,成为平衡国共双方的重要力量。同年11月,国民党违反重庆政协的协商决定,擅自召开国民大会,遭到民盟与其他政党的抵制,由于民盟中中国青年党与民主社会党单独参加了南京国民大会,被民盟清除出去,导致民盟与国民党的关系迅速恶化。
由于国民党不满民盟反对内战的举动,导致校场口血案与李闻血案的相继发生,1947年10月,国民政府更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并展开制裁,直接导致了民盟在一届三中全会上公开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自此共产党与民盟建立同盟关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建议包括民盟在内的八个民主党派继续保留下来,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并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方针,该方针在1956年9月15日的中共八大上被正式确认。但是这个方针事实上并没有被真正实施过。在1958年的反右运动中,对共产党提出过批评和意见的成员都被划为了右派,这些人后来大都被开除。在1958年11月12日至12月4日召開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中國民主同盟關於社會主義改造規劃》和《開展社會主義自我改造競賽的倡議書》,把民盟內部全體的思想改造合理化,這也是民盟的一大轉折點。此后民盟很難再對當時毛澤東以至及後的中共中央制定的國家政策方針提出不同意見。
1949年4月,共產黨中央指定當時的《中國時報》(同年5月易名為《光明日報》,6月16日創刊)由民盟接管(1953年後改為各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主辦),1957年1月22日接辦《爭鳴》,並定為論政方針刊物。
[编辑] 历任领导人
[编辑] 发行刊物
- 《中央盟讯》
- 《群言》
[编辑] 外部连结
中国民主党派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