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隔理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nsert non-formatted text here
小世界現象(又稱小世界效應)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後來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史坦利·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1933年—1984年)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嘗試證明平均只需六個人就可以聯繫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
可是,超過三十年來這個理論所謂的人际连系网(例如上述的「世界上所有人」)仍然有所爭議。從論文發表至今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很少。
目录 |
[编辑] 米爾格倫連鎖信實驗
[编辑] 經過
米爾格倫的研究本來在無特定的市民大眾進行,而不是在專業的、需要高度合作的數學界及演藝界進行(參見下)。然而仍遭受不少抨擊。於首次連鎖信實驗(紀錄於未註明日期論文"Results of Communication Project"),米爾格倫寄出六十封信給堪薩斯州威奇塔市自願參加者,請他們轉交到麻萨诸塞州剑桥市某指定地點的股票经纪人。 参加者只能把信交给他认为有可能把信送到目的地的熟人,可以亲自送或者通过他的朋友。虽然有50个人参与了实验,但组中只有三封信送到了目的地。 當信傳到第五個人手上時,只有三封信抵達了目的地。米尔格伦在他1967年的那篇著名论文[1]中提到在最初的试验中,其中的一封信在不到四天的时间内,就被传达到了目的地,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实际上只有不到5%的信件最终被送达了。在隨後兩次連鎖信實驗,因完成連鎖的比例太低,實驗結果未被發表。但是幸运的是,研究者发现很多微妙的因素會對連鎖信實驗的結果產生極大的影響。研究者尝试在不同种族和不同收入人群中来重复实验,他们发现巨大的差异。事实上,在米尔格伦合著的一篇论文中揭示如果信件的最终接受者为黑人,实验的送达率为13%,而如果是白人,则送达率上升为33%,尽管实验者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接受者的种族。
[编辑] 發現
雖然飽受議論,米爾格倫帶來不少新奇的發現。經過多次改良實驗,米爾格倫發現信件或包裹在人们心目中的價值是影嚮人們決定繼續傳遞它的重要因素。他成功將送达率提升至35%, 以至于后来更上升为97%。抛开对“地球是很小的”这样论断的怀疑不说,人们对“某个特定世界是很小”的论断是没有丝毫怀疑的(例如:从某个学院到密西根大学到蒙特利尔犹太人社区。 平均来看,为实现一次送达,需要六个中间人从而得出了六度分隔理論的说法(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他可能源于六个自由度的说法 (Six Degrees of Freedom)。不仅如此,米尔格伦还发现了漏斗效应, 他发现大部分的传递都是由那些极少数的明星人物完成的。在一个5%的飞行员实验中,他发现2/3成功的传递是由同一些“明星”来完成的。
尽管如此,这个实验仍然存在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假设:它假设传递链条中所有的实验者都完全有能力发掘链条终端的两个人传递的有效性。
[编辑] 参考文章
[编辑] 数学家和演员
在更小的世界里,比如数学家或者演员,被认为由个人或者职业关系互相连接在一起。 数学家们创立了Eros Number它用来表示论文的合作者和著名数学界泰斗的远近。一个类似的例子也被运用于演艺界,他是以演员Kevin Bacon为中心,并且后者最终导致了著名的游戏:六度空间的产生。 著名的亚洲游戏Go用 Shusaku number 来描述玩家和超级玩家Honinbo Shusaku之间的距离。
[编辑] 数学解释
若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人,其六度就是2606 =1,188,137,600,000。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多多倍。
公式可以进一步抽象成:,其中n表示複杂度,N表示人的总数,W表示每个人的联系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