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 艾伦 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
迪伦成名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一些歌曲,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等,成为在反战抗议和民权运动中被广泛传唱的曲目。直到今天,他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非常受欢迎的艺人之一。他的歌词包含了政治抗议、社会评论、哲学和诗歌。除了在音乐上形式的探索以外,他也继承了美国传统的民谣、摇滚乐、乡村和藍調音乐,甚至包括爵士和摇摆乐。
目录 |
[编辑] 职业生涯
[编辑] 60年代前期
迪倫於1941年5月24日出生於明尼蘇達州一個名叫杜魯斯的小鎮,他的祖父母是猶太裔的移民,於十九世紀末從從立陶宛和烏克蘭移民到美國。他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在收音機前聽廣播裡的藍調和鄉村歌曲中度過;他在高中的時候就有自己的樂隊,最早已知的錄音John Bucklen Tape[1],是他於1958年與高中好友John Bucklen在迪倫家中翻唱Little Richard和Richard Rodgers等人的歌曲。他於1959年高中畢業,並前往明尼蘇達大學就讀。他在大學時代,漸漸對民謠產生興趣,開始在學校附近的民謠圈子演出,並首度以鮑伯‧迪倫作藝名。大學第一年沒讀完,他就從學校退學,但依然留在明尼阿波利斯與那裡的民謠圈內演出。
在1961年的一次從明尼阿波利斯到芝加哥的途中,迪倫改變主意,前往紐約,探望自己的音樂偶像伍迪‧伽瑟裡,並在其面前演出。在一些紐約格林威治村的小俱樂部中的演出中,他逐漸脫穎而出,獲得了以Robert Shelton為首的樂評人的好評,並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著名製作人約翰‧哈蒙德所注意,於當年10月與迪倫簽訂了第一份唱片合約,為期五年,並於1962年推出了第一張名為《鮑伯‧迪倫》的同名專輯。這張專輯裡,只有Song To Woody與Talking New York是迪倫自己的創作作,其餘都是他在格林威治村民謠圈子裡,向其他歌手學來的歌曲。
他於1963年發行第二張專輯《自由馳騁的鮑伯‧迪倫》(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專輯中十三首歌都是迪倫自己的創作,並因其受到伍迪‧伽瑟裡和喬‧希爾而影響,以演唱抗議歌曲而出名,他這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即《答案在風中飄》(Blowing in The Wind),在其後的反戰和民權運動中被反覆傳唱,而很多中國人也是透過在電影《阿甘正傳》中瓊‧拜亞對這首歌的翻唱而認識迪倫。
迪倫許多早期的歌曲,都是因為別人的翻唱才廣為人知,例如被人們稱為民謠女皇的瓊‧拜亞與彼得、保羅與瑪麗,不僅翻唱過迪倫的歌曲,更是迪倫的重要支持者和朋友。自1963年起,瓊‧拜亞邀請迪倫與她一起巡迴演出;1963年8月28日,兩人曾於著名的“華盛頓大進軍”這場大規模的民權運動遊行中,演唱Only A Pawn In Their Game與Keep Your Eyes On The Prize這兩首歌曲[2]。正是在這次大遊行中,馬丁‧路德‧金恩發表了他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在這個過程中,迪倫逐漸成為人們心目中民權運動的代言人,但是他本人卻對此開始反感起來。1963年底,在甘迺迪總統被刺殺不久之后,他前往接受國家緊急民權委員會的一個頒獎儀式,他帶著酒氣,質疑了委員會的作用。在此之後,他逐漸遠離民權運動和抗議歌曲。
[编辑] 60年代后期
他曾经于1963年和1964 年,两次在新港民謠音乐节(Newport Folk Festival)上演出。六零年代的民谣音樂界,对于摇滚乐的出现與盛行普遍感到不满,迪倫卻在1965年7月25日,於當年的民謠音樂節中,第一次在舞台表演中使用电吉他,在观众的掌声和嘘声中,他仅仅演唱了三首「插了電」的歌曲,隨即被憤怒的聽眾趕下台,這被认为是其从民谣轉向摇滚乐的轉折点。关于为什么迪伦要在1965年的表演中使用电吉他,从而让许多他原来的民謠听众认为他是一个叛徒,一直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是,这次表演也被认为是民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代表着即使是对迪伦这样的继承传统的音乐家来说,民謠再也无法再满足迪倫的需求了。
1965年迪伦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摇滚专辑《重访六十一号公路》(Highway 61 Revisited),其中的一曲《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迅速登上美國排行榜第二名、英國排行榜第四名,後來並被Rolling Stone雜誌列為史上最偉大的歌曲。在专辑出版之后,迪伦开始在美国国内巡演,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歌迷要求他放弃摇滚乐,改回到民谣的原声吉他中。
1965年11月22日,迪伦与萨拉·劳登(Sara Lownds)秘密结婚,并于次年产下一女。他们共生有四个孩子,其中最小的雅戈布·迪伦(Jakob Dylan)也从事了音乐事业,并成为“墙花乐队”(The Wallfollower)主唱。两者于1977年离婚。
1966年春,迪伦开始了自己在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巡演。每次表演通常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他使用木吉他的民谣表演,另一个部分则是用电吉他的摇滚乐表演。在巡演过后他回到纽约,但却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年7月29日,他在纽约的伍德斯托克附近驾驶摩托车中,由于刹车错误而摔了下来,脖子受伤,暂时地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一段时间,直到1968年1月20日于伍迪·伽瑟里的紀念音樂會中才再次在公众面前出现。在六十年代剩下的几年内,迪伦的音乐则开始向更具思考型发展,并受到了那什维尔乡村音乐的影响。
[编辑] 70和80年代
當迪倫與與哥倫比亞的第二張合約期滿之後,雙方無法達成新約定,於是他在1973年與格芬唱片簽了一份發行一張專輯的合約,即Planet Waves;為了推銷這張唱片,迪倫於1974年與長年的老朋友The Band一起進行北美巡迴演出,巡迴演出結束後不久,與妻子的關係開始惡化。
1975年,狄倫探望了深處囹圄中,因種族歧視蒙受不白之冤的黑人拳王羅賓‧“颶風”‧卡特(Rubin "Hurricane" Carter),並創作了一首長達八分多鐘的《颶風》("Hurricane")為他聲冤。同年10月30日,他展開一場名為“Rolling Thunder Revue”的巡迴,與Joni Mitchell、Roger McGuinn、詩人Allen Ginsberg一起演出,甚至瓊‧貝茨這位在民權運動後期,因為與迪倫意見不一而分道揚鑣的朋友,也與他重修舊好而加入巡迴。
1977年7月29日,迪倫與Sara Lownds正式離婚;1979年,狄倫成為一名再生的基督徒(Born Again Christian),影響到他從1979年到1982年的創作,這段時間的三張專輯,Slow Train Coming、Saved、Shot of Love都帶有濃重的宗教氣息。
80年代以後,狄倫的唱片得到的評論和市場的反應比較不一。在1985年,他與自己的伴唱歌手卡洛琳‧鄧尼斯結婚,並在此年生下一名女孩。這次婚姻一直持續到90年代早期。1988年他入選了搖滾名人堂。
1988年6月7日,迪倫在美國加州的 Concord 展開了一場名為Never Ending Tour的巡迴,此後以每年一百場上下的次數,在全球各地演出,這場巡迴至今已超過一千九百場。
[编辑] 90年代至今
進入90年代,迪倫出版唱片的速度開始變得緩慢,其中在1992年的As I Been to You、和1993年的World Gone Wrong中,他重新拾起早期的民謠,翻唱許多並不廣為人知的歌曲。1992年10月16日,在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辦了一場紀念迪倫踏入歌壇三十年的演唱會,其中包括Neil Young、Eric Clapton、前披頭的貝司手George Harrison等人均到場表演[3]。1995年,迪倫在MTV音樂台錄製不插電演唱會;1997年初,由於突然心臟病發作,當年的歐洲巡迴被迫取消,但他很快就康復出院,甚至還於當年9月27日,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面前表演[4]。1997年9月30日,迪倫發行了由Daniel Lanois製作的Time out of Mind,距離他上一張原創專輯Oh Mercy有八年之久。
2001年9月11日,迪倫發行Love and Theft;2004年10月,他出版了名為Chronicles, Vol. 1,的自傳,作為計畫中三部分的自傳的第一部,記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在紐約奮鬥的經過、中年陷入創作低潮的心情…等。推出之後,该书停留紐約時報書籍非小說類排行榜長達19周。該書中文簡體版已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和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共同出版,譯名為《像一塊滾石》;繁體中文版亦已由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譯名為《搖滾記》。
2005年,曾經導演過《出租車司機》、《憤怒的公牛》等影片的導演馬丁·史考希斯執導了迪倫的自傳性電影No Direction Home,講述了從出生到摩托車事故之前的迪倫;片中有大量的訪談與實況演出的影像,包括迪倫當時的親密戰友瓊·拜亞、以及1966年5月17日在曼撤斯特那著名的吼聲(Judas!)。
2006年8月底,迪倫發行了他第四十八張專輯"Modern Times",隨即登上美國排行榜第一名。他的上一張冠軍專輯,是三十年前的"Desire"。
[编辑] 出版唱片
- Bob Dylan (1962)
- 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 (1963)
-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1964)
- 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 (1964)
- 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 (1965)
- Highway 61 Revisited (1965)
- Blonde on Blonde (1966)
- John Wesley Harding (1967)
- Nashville Skyline (1969)
- Self Portrait (1970)
- New Morning (1970)
- Pat Garrett & Billy The Kid (1973)
- Dylan (1973)
- Planet Waves (1974)
- Before the Flood (1974)
- Blood on the Tracks (1975)
- Basement tapes (1975)
- Desire (1976)
- Hard Rain (1976)
- Street Legal (1978)
- Budokan (1978)
- Slow Train Coming (1979)
- Saved (1980)
- Shot of Love (1981)
- Infidels (1983)
- Real Live (1984)
- Empire Burlesque (1985)
- Biograph (1985)
- Knocked Out Loaded (1986)
- Down In The Groove (1988)
- Oh Mercy (1989)
- Under The Red Sky (1990)
- Good As I Been To You (1992)
- The Bob Dylan 30th Anniversary Concert Celebration (1993)
- World Gone Wrong (1993)
- Unplugged (1995)
- Time out of Mind (1997)
- "Live 1966" (The « Royal Albert Hall » concert The Bootleg Series Volume 4) (1998)
- Love and Theft (2001)
- "Live 1975" (2002)
- "Live 1964" (2004)
- Modern Times (2006)
[编辑] 相关评价
鲍勃·迪伦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民谣歌手,并被视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他直接影响了一大批同时代和后来的音乐人,例如尼尔·杨、大卫·波维、娄·里得、布鲁斯·斯普林斯丁等人,并被时代杂志选为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的名单
[编辑] 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
- IMDB链接
- 鮑比.狄蘭-新時代的聲音
- DVDylan,非官方樂迷網站
- The Bob Dylan CD & CDR Field Recordings Guide,非常完整的靴子腿網站
- Bobsboots
- Dylanbase
- Olof Bjorner
[编辑] 註釋
- ↑ John Bucklen Tape 的簡介 Skipping Reels of Rhyme -
- ↑ 1963-08-28 該場公開演出的曲目 A Ballad of a Thin Man -
- ↑ 三十週年紀念演唱會的曲目 DVDylan.com -
- ↑ 在教宗面前演唱的曲目 Bill Pagel -